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福建南安——九日山摩崖石刻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2018-03-21 | 32431次浏览 | 分享到:
九日山 ” 3大字,字径86厘米,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福建提督马负书所题。

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宋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 贰卿 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 泉州 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 书法 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

九日山得名,一曰晋代南移的人每年9月9日均在次登高北望,一曰古代一道人自言从戴云山最高处到次走了9天路程。据明·黄文炤《九日山志》载,全山有三十六奇景,其中的秦君亭、姜相台、无等岩、廓然亭、翠光阁、聚秀阁、御书阁、琴泉轩、乱峰轩、思古堂、墨妙堂、肉身佛、翻经石等名胜,是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名士雅集宴饮赋诗之所。宋·钱熙《九日溪景偶成》:“渔家深处住,鸥鹭泊柴扉。雨过山迷径,潮来风满衣。岸幽分远景,波冷漾晴晖。却忆曾游赏,严陵有旧矶。”

第一次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与好友 傅自得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傅自得》)登游九日山,这次憩游历时9天。朱熹在廓然亭咏《题廓然亭》以记游(见下“廓然亭”),还写下《题九日山》诗:“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观天宇旷,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碧。闻公绪茅地,复忆□畴昔。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廊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吟啸明月中,秋风桂花了。”此外,还题有《赠岩僧》诗一首:“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不作看山想,白云时复还。”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慈善公益沙龙开展第三届金秋助学活动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参与泉州元宵花灯展秩序维护志愿服务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联办百业同创发展联谊峰会

  • 舞动健康活力 赛出风格水平——首届吾悦广场舞大赛圆满成功